伊朗报纸呼吁处死格罗西 核博弈升级信号!近日,伊朗《世界报》高调呼吁处决国际原子能机构(IAEA)总干事拉斐尔·格罗西,这一言论将中东核问题再度推向全球视野。美国国务卿马尔科·鲁比奥随即在社交媒体上谴责这种言论“不可接受”。然而,这不仅仅是一场媒体口炮战。
《世界报》是伊朗保守阵营的重要喉舌,其主编沙里亚特-马达里不仅是写稿子的记者,更是舆论风暴的制造者。德黑兰的权力结构历来以“舆论先行、政策随后”为运作模式,该报放话往往预示着某种政策走向。尤其在伊朗议会刚刚表态要求暂停与IAEA合作之际,“处死格罗西”的说法不仅是愤怒的情绪发泄,更是一种政治信号:伊朗对IAEA已失去信任,甚至将其贴上“间谍”标签,作为对美以空袭的报复,并可能完全脱离核查体系。
从格罗西的角度看,这份愤怒并不意外。IAEA最新报告指责伊朗违反透明承诺,继续囤积高丰度浓缩铀,数量已超过400公斤,丰度高达60%,距离武器级浓缩水平仅一步之遥。报告发布后不久,美以联军就空袭了伊朗境内的多个军事与核设施,打得德黑兰措手不及。对伊朗而言,IAEA的“报告—导弹—血流成河”三部曲成为西方战争合法性的制造机,而格罗西也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官僚,而是披着白大褂的政治战士。
美伊之间的核博弈早已脱离“协议—履约—核查”的国际规则框架,进入一种“信任坍塌—逻辑互斥—战争预演”的失控螺旋。自特朗普时代撕毁《伊核协议》并重启制裁以来,伊朗逐步放弃了对西方的任何期待,采取“拖、忍、冲、赌”的方式应对制裁和压力。拜登政府试图重谈的努力失败后,伊朗策略骤变,转向快速推进核能力。如今60%丰度的铀库存并非意外,而是刻意为之,是对西方极限施压的回应。
美以自然无法接受这一切。对以色列来说,一个拥核边缘的什叶派敌人意味着自身安全随时受到威胁;对美国来说,一旦伊朗突破核门槛,中东核扩散将成为地缘噩梦,沙特、土耳其、埃及等国也可能走上同样道路。因此,打击成为选项,甚至成为必然。而格罗西手中的报告则成为战争的技术引信。
今天的格罗西不再是游走于各国之间的和事佬,更像是技术层面的风向制造者。他代表的IAEA在面对伊朗这样高警觉、低信任的政权时,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。一方面不敢说真话会丧失信誉,但一旦说了真话又成了战争的推手。在这种情况下,伊朗提出“处死”这位机构掌门人虽荒唐,却透露出战略绝望和制度对抗。
历史在重演,这次不是在萨达姆的宫殿,而是在波斯高原上展开新的篇章。伊朗不再低眉顺眼地祈求西方理解,而是高调掀桌,哪怕代价是完全脱离国际机构体系,也要让世界记住:被围攻的不一定永远沉默,被核查的也可能反咬一口。
回到《世界报》的狂言,有人或许认为这是伊朗体制的一次“失控发言”,但从其出台的时点、搭配的议会声明以及与战后核报告发布的时间轴对比来看,这是一种主权挑衅,一种核主张的变体——不是说伊朗要造核武,而是要用一切手段捍卫自己的核权利,无论这个手段是浓缩铀、社论、导弹还是外交敌意。
美国的鲁比奥可以愤怒,可以谴责,但当伊朗已视IAEA为敌,当其舆论界已将“核查者”等同于“刺客”,国际社会所要面对的将不只是外交语言的失控,而是全球核秩序的剧烈动荡。一旦伊朗彻底退出核查机制,格罗西将成为最后一位能看到伊朗核设施内部情况的国际人。之后会发生什么?局势或许会告诉我们,不是每一次核裂变都出现在实验室,有时它发生在人类最脆弱的信任系统中,而一旦裂开,爆炸声将不再只响于中东上空。
盛鹏配资-可靠的配资门户-配资炒股网-十大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