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,齐湣王似乎只是历史课本中一个不起眼的配角,最著名的形象莫过于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里的昏庸君主。然而,若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战国时代,在同时代人的眼中,齐湣王绝对是一个令人敬畏的枭雄人物。要知道,在秦始皇之前,敢于真正谋划吞并六国、一统天下的君主,除了那位最终完成伟业的始皇帝外,就只有这位齐湣王了。
战国时期发展到齐湣王时代,虽然还没有哪个国家具备绝对的实力能够一举消灭其他诸侯,但已经形成了秦、齐两大强国并立的格局。齐湣王从父亲齐宣王手中继承了一个强盛的齐国,而他的对手秦昭襄王同样继承了秦国的雄厚基业。这两位雄主都不是安于现状的守成之君,都怀揣着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。
齐湣王在执政初期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。他重用名相田文(即孟尝君),使得楚国主动归附,在军事上重创秦国,几乎将燕国灭亡,周边小国纷纷臣服。当时他与秦昭襄王并称东西二帝,威震天下。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,齐湣王很可能成为统一六国的第一人,在史册留下千古一帝的美名。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,他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——将田文驱逐出境。这位被放逐的能臣后半生都与齐湣王(更准确地说,是与自己的故国)较上了劲,专门与齐国作对。
展开剩余70%驱逐田文还只是开始,更糟糕的是齐湣王被战国七雄中最难缠的燕国盯上了。燕国在七雄中实力最弱,本是最不可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国家,却偏偏喜欢与最强的国家对着干。他们通过一波又一波的挑衅来刷存在感,最终竟然出人意料地率先灭亡——当然这是后话。齐湣王摊上这么个难缠的邻居,注定要遭殃。先是燕国在他攻打秦国的关键时刻背后偷袭,导致功败垂成;后来又中了燕国间谍的圈套。田文被驱逐后,燕国立即给齐湣王送来一个更厉害的人物——苏秦。齐湣王如获至宝,还以为燕国是出于好意,殊不知这位大才实际上是燕国派来的超级间谍,是专门来搞破坏的战国战忽局局长。
祸不单行,一系列灾难接踵而至。先是齐国灭掉宋国,得罪了所有诸侯国;接着燕国联合各国兴师问罪,再加上誓与故国为敌的田文也加入其中。燕国这次志在必得,派出了名将乐毅统率联军。齐湣王这边已经失去了田文,只能派触子为将。触子虽然名气不大,却颇有将才,他利用地形优势与乐毅对峙,准备等燕军疲惫时再一举击破。这本是高明之策,一个新星将领正在崛起。但雄才大略的齐湣王哪有耐心等待?他怒斥触子:立即给我反击,我一刻都不能等!否则灭你满门,掘你祖坟!在如此逼迫下,触子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:既然不能取胜,那就主动求败,然后逃之夭夭。一方急于求胜,一方刻意求败,战局自然毫无悬念。触子从此销声匿迹,而齐军大败。
齐湣王却不以为意,又派大将达子迎战。齐鲁大地素来人杰地灵,可惜生不逢时。达子请求发放军饷激励士气,却遭到齐湣王痛骂:混账!要什么军饷?我要的是胜利,是灭掉六国!达子只得率领饥寒交迫的残兵迎战强敌,最终全军覆没。
乐毅势如破竹,连克齐国七十二城,彻底断绝了齐湣王翻盘的希望。这位燕国名将也在此战中完成了从将领到军事大家的蜕变。
沦为亡国之君的齐湣王,其作死之路仍未结束。由于得罪了所有大国,他只能向小国寻求庇护。先是逃到卫国,卫国国君让出正殿供他居住。但这位曾经称帝的君主仍端着天子架子,对卫国君臣颐指气使,最终被赶出国境。逃到鲁国后,他坚持要天子礼仪,结果连饭都吃不上。其他小国听闻他的恶名,连城门都不让进。走投无路之下,齐湣王只能回到齐国仅存的两座城池之一的莒城。
在莒城安顿下来后,齐湣王又开始谋划他的灭六国大计。尚与齐国保持关系的楚国答应相助,条件是割让淮北之地。楚王派大将淖齿率军支援,但实际上楚王并不信任齐湣王,暗中嘱咐淖齿见机行事。这位楚将也不是善茬,他此行的真实目的并非相助。可惜齐湣王完全看不透这层关系。
齐湣王热情迎接淖齿,拜他为齐国丞相,继续做着称帝美梦,对淖齿也毫不客气。当淖齿问他是否看见齐国的血雨、听见城外的鬼哭时,这位执迷不悟的君主只是不耐烦地回答:没有!没有!我要吃肉,吃完快给我灭燕!淖齿冷笑道:灭什么燕?我是来要地要钱的。齐湣王这才绝望地发现,自己已经一无所有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鹏配资-可靠的配资门户-配资炒股网-十大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